高邮市卸甲镇:蓝莓大棚有了“数字心脏”
扬州网讯(通讯员 邮萱 徐晨 记者 李彬彬)“自从有了‘数字心脏’,咱种蓝莓轻松了不少呢!”昨天清晨,朝阳慢慢从云层里透出光亮,高邮市卸甲镇金港小区的老人已经在楼下吃起了早饭。前几年,村落进行了统一拆迁,老人的田地被统一规整发包。虽然住上了楼,但他们还是喜欢端着饭碗在楼下边吃边聊。
“老陈!上班了!”一声叫唤打破了几个老人的家常话。
“来了来了!”说话间,陈金凤走出了电梯,她要和“老同事”一起,到马路对面的大棚里“上班”。田地规整后,小区对面建了几十个大棚,在外打拼多年的吴雅枫投资1000多万元,包下大棚成立了盛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蓝科技),专门种植基质蓝莓等高端珍稀特色水果。眼下正是蓝莓大量上市的时节,陈金凤这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又能在家门口的田地里忙活了。
盛蓝科技现有20个大棚,老人们一路寒暄来到种植区,各自钻进自己负责采摘的大棚里,一颗颗饱满的蓝莓压弯了枝头,在香甜的空气里,迎接老人们的采摘。
陈金凤和老姐妹们一道,瞅准成熟饱满的蓝莓,一颗颗摘下放进缠绕腰间的背篓。种了一辈子小麦、水稻,老人们的手上满是老茧,为了不划伤蓝莓,她们戴上了专门的手指套。“这儿的蓝莓个头大、口感甜,价钱大呢,天天要往外发货,可别被咱这老手弄破了。”
背篓很快装满,老人们把蓝莓送到棚门口,由其他人运到隔壁的销售区,一颗颗蓝莓按照品种码在一起,销售人员再根据前一天接到的订单安排装盒发货。
在广东打拼多年,吴雅枫深知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他和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合作,种植该所提供的优质蓝莓品种,目前种植有花香蓝莓、香妃蓝莓、南高丛蓝莓等四个品种。
如何让村里的蓝莓走向大市场?吴雅枫说:“好品种是亮点,好技术是支撑。”
在100多亩的大棚间走一圈,除了采摘和正常管护的工人,棚里竟然看不到施肥、补水的工人。“我们采用了水肥一体化系统,就像是大棚的‘心脏’,一个人、一部手机就能完成所有的补水、施肥等作业。”盛蓝科技生产负责人郭秋兵说,如今二期项目正在施工,建棚前先要埋管道,从水肥一体机一直延伸到各个大棚地下。
在盛蓝科技的操作厂房内,庞大的“心脏”默默运转着。四个黑色罐体里装着各种营养液。白色的终端机按照设定好的时间、调配比例,自动启动,就能将罐体内的液体充分调配,通过一根根管道输送到每个大棚,再通过定制的进口滴灌喷嘴,精准地“喂”给每一株蓝莓。
盛蓝科技的蓝莓大棚去年6月建成,目前每亩地种有350株左右的蓝莓,亩产1500斤左右,今年销售额能达500万元。
工人们采摘的同时,快递车、货车不时进出,一盒盒包装好的蓝莓被这些车辆带出村子,送往上海、安徽、省内其他城市的客户手中。盛蓝科技正在着手二期20个大棚的建设,如今土地已经平整完毕,今年7月底就能完工。“4月中旬先进场栽苗,投入生产后将开始三期8个大棚的建设。”吴雅枫说,依靠水肥一体化的工厂化种植模式,以后的蓝莓种植会越来越简便,产量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好。
版权声明:本文由扬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