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扬州经开区:创新作笔绘就现代化产业园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2.5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
建立了“3+4+1”现代产业体系,工业开票销售突破800亿元,今年工业开票、工业产值有望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
以全市2%的土地面积和5%的人口,创造了全市10%的GDP、10%的入库税收、22%的进出口额、22%的利用外资……
十年来,作为全市首个国家级开发园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交出了一份骄人的成绩单。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市委常委、扬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潘学元说,扬州经开区紧扣“双千亿过百亿”目标,大力实施“五区战略”,聚焦项目、聚力保障,扛起“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勇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的排头兵、敢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先行军”的使命和重任。
十年奋进路,乘势进千里。一座活力四射、现代化的产业园区、魅力新城在长江之滨已然崛起,未来可期。
高点起跳 从解放思想破题,寻找发展“加速度”
已是深秋,寒意渐起,扬州经开区到处是火热的发展场景:一个个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一个个产业园区,机声隆隆……
扬州经开区人正在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旺盛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锚定全年目标任务,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全国200多家国家级开发园区中,论开发面积,扬州经开区属于“小身板”,在全国园区发展风起云涌的大潮中,扬州经开区如何提速跑、快速追,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突围“出圈”?
登高才能望远,定位才能奋进。2021年2月28日,扬州经开区召开年度头部次党工委扩大会,首次提出“双千亿过百亿”的目标定位,明确“企业立区、项目强区、创新活区、文化铸区、生态优区”的发展路径。
新起点引领新征程。扬州经开区从解放思想破题,寻找发展“加速度”。一场学习扬柴精神,以效率、拼搏、创新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经开区上下全面展开,把扬柴精神转化为激情干事创业的动力,成为经开区人整装重新出发的“营养源”。
如今,在扬州经开区,改革创新成为指挥棒和“红绿灯”。随着在体制机制、政策举措、行政审批等方面的敢闯敢试,经开区项目落户形成“葡萄串”效应,产业链条持续拉长增粗。
看项目——晶澳、中化、华鹏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加快实施,2021年,全年累计新签约项目153个,新实施工业项目110个,服务业项目102个、列省投资库5000万以上项目120个、城建项目76个。
看企业——晶澳太阳能加大技术投入,其研发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超过2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宇电子车规级大功率快恢复外延二极管芯片,打破国内主要依赖进口的受制局面。扫地僧智能科技成功研发出全球头部个纯视觉无人驾驶的环卫机器。全区高新技术企业96家、18个“国字号”品牌、6个国家级实验室、89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形成“蕞强动力”。
看产业——“3+4+1”现代产业体系已构成,“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进一步提升。其中,新能源、绿色光电、汽车及零部件等形成了百亿级产业集群,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3.5%。
看板块——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绿色光电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等7大“区中园”挂牌成立并实质化运作,一个个特色鲜明、活力迸发的产业集群崛起,成为发展的新增长极。
看产城——初步形成以九龙湖、凤栖湖周边为中心,施桥、八里为两翼的“双轴·三带·五城·七园”城市发展格局,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生态宜居、品味一流的魅力新城正加快建设。
聚焦项目 以创新举措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创新的关键,总是落实在行动上;辉煌的篇章,总是在砥砺奋进中书写。十来年,扬州经开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经开区精彩”。
区域发展,项目建设是基础和引擎。9月19日,总投资50亿元瑞声精密制造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瑞声精密制造项目是扬州经开区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项目建设的目的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经开区,一切围绕着项目转、一切为着项目干,是各级干部的“工作手册”,也是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
为了招引大项目、好项目,扬州经开区从顶层设计开始,对组织领导、招商重点、产业布局、方式方法、招商队伍、机制制度等招商引资工作全流程、全过程进行“再造”,自上而上建立起全员、全域、全时、全力抓招商的工作网络和体系。
去年,扬州经开区完成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居全市头部。晶澳光伏电池组件、领益精密零部件项目总投资达100亿元,华鹏光伏项目超50亿元,一年内落户3个50亿元的重特大项目,在全市创下了新的纪录。今年以来,已完成新签约先进制造业项目51个,总投资约598亿元,完成区级全年目标任务102%。
每季度,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都要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召开一场特殊的项目“述职会”,重大项目实施情况是述职的重点;每年底,每一个部门主要负责人,都要向党工委管委会述职,接受现场“点评”;每周都要召开一次会办会,专题督查项目进度、专题解决项目难题。
创新是头部动力,人才是头部资源。扬州经开区锁定“高精尖”高层次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将引才引智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人才高地正在迅速隆起。王立军院士是近年来经开区引进的“金凤凰”,他和团队申报的“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全固态激光雷达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入选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据统计,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达10.92万人,其中两院院士6人、博士245人、硕士4215人,为经开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
勇争一流 创新服务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
前不久,江苏宇装科技公司年产200万件航空航天大型精密结构件和航空航天精密偶件项目,顺利通过联合验收并拿到了竣工备案证。“‘竣工即交付’的创新措施大大缩短了项目周期,再过两天,设备就可以进场安装了。” 江苏宇装科技负责人感慨地表示。
“竣工即交付”是扬州经开区在全市先行先试行政审批改革、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扬州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朱柏兴说,经开区要以蕞好的营商环境,让客商和企业舒心、省心、顺心、安心、暖心,这样才能真正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
经开区将营商环境作为“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的蕞核心竞争力,从制度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升级”,以店小二、保姆式的服务推进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
基于此,扬州经开区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五年行动纲要》,在城市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打出了一套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力争到2025年,经开区营商环境进入全省国家级经开区前列、全国国家级经开区30强。
继去年出台《工业企业培大育强“211”五年行动计划》《先进制造业招大引强扶持政策意见》《人才新政十二条》等新政后,今年经开区再次“加码”,出台了“人才新政12条”3.0版和“科技新政10条”。
今年5月召开的全区第二届企业家发展大会上,现场兑现奖励资金5500万元,为企业送上发展大礼包。
服务好不好,企业家说了算。晶澳太阳能项目落户扬州经开区后,在各方保驾护航下,一直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去年,晶澳太阳能在扬州经开区新上光伏电池组件项目,项目投资100亿元,一期投产以来,企业就处在满负荷生产状态,今年5月份,6GW组件二期项目正式达产,到年底将成为全市首个产销达200亿元的航母型企业。与此同时,晶澳集团主动当“红娘”,与扬州经开区一起合作,先后招引了荣德、协鑫等太阳能光伏产业巨头前来“安营扎寨”,共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进一步巩固了扬州经开区作为国内首家国家级绿色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地位。
让企业家和投资者站C位,旗帜鲜明为企业站台,这是扬州经开区人优化提升商营环境的庄严承诺。扬州经开区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企业家当作自己人,用心用情的服务,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让企业和客商将这里当作“第二家乡”,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反哺”这片热土。记者 吴生锋 吴忠祥
版权声明:本文由扬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