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扬州高邮市车逻镇砖场村大棚不种菜专养小蜗牛
邹大鑫正在展示“蜗牛宝宝”。 邱凌 摄
通讯员 林华鹏 朱华国记 者 邱凌
昨天,在位于高邮市车逻镇砖场村的塑料大棚内,棚主邹大鑫正观察着蜗牛妈妈们生长情况。他笑着告诉记者,今年8月,他在这里养殖了5万只种蜗牛,预计明年3月“大丰收”后,能带来50万元左右的年收益。
大棚里为何不种蔬菜,养起了蜗牛?“这种白玉蜗牛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近年来供不应求。”邹大鑫告诉记者,蜗牛全身都是宝,高蛋白、低脂肪,可制作成美食,蜗牛的原液可制作为高端化妆品,蜗牛的内脏还可提取蛋白酶和凝集素用于医学。养殖前,他们就与一家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销量根本就不愁”。
蜗牛是生态养殖新产业。今年6月,邹大鑫先在高邮城南经济新区渠南村试养蜗牛,8月份转到车逻镇砖场村扩大养殖规模,如今又在渠南村租了20亩农田,搭建了5顶大棚,首批投入70万元养殖蜗牛。
蜗牛有了,大棚也建起来了,但设备供电让邹大鑫犯了愁。“蜗牛对温度要求很高,大棚温度需控制在25℃左右,如果低于20℃,种蜗牛就会生病,严重影响‘繁殖后代’。”邹大鑫说。在一次走访中,国网高邮供电公司车逻供电所了解到情况后,安排专人对大棚内的电线布线和开关、插座安装进行指导,每路电线都装了漏电保护器和断路开关,并及时将优质电能送进大棚,保障冬季空调用电无忧。“为防止恶劣天气和外力破坏导致大棚供电的配电台区失电,他们还建议我们配备了一台备用发电机,以备应急之需。”电力工作人员细心周到的服务让邹大鑫颇为感动。
供电得到了保障,邹大鑫购买的4台3千瓦的格力牌空调,即将投入使用。“你看,棚内都有温度计,我每天都要查看棚内的温度,现在保温棚就像个‘产房’。”邹大鑫介绍,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在保温棚内,蜗牛一年可繁殖三到四次,他今年购买的5万只种蜗牛一批次可繁育“蜗牛宝宝”20多万只,一只“蜗牛宝宝”四五个月内可长到40克左右。“这些蜗牛简直就是捧在手里的‘金娃娃’。”邹大鑫笑着说。
如今不少村民向邹大鑫“取经”,学习养殖技术。他也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养殖蜗牛的队伍中来,大家共同致富,带动蜗牛养殖产业快速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由扬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