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产业科创名城扬州“加速度”!
建设产业科创名城,扬州“加速度”!
2022-05-28 21:10
今年是我市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的 攻坚突破年 近日 《2022年度扬州市 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工作要点》 已正式发布 今年将围绕 “推动产业科创和科创产业双向发力” “壮大培强创新型企业梯队” “提升科创载体平台建设运营水平” 等方面 全力以赴推进产业科创名城建设
打造创新引领、产业兴旺的“好地方”
围绕“533”产业科创计划 今年将组织实施 100项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100项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同时,系统梳理我市重点产业链上的 技术堵点、断点、痛点 制订“卡脖子”技术清单和攻关计划
面向全国全球开展“揭榜挂帅”、重点攻坚
继续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将培育发展 航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等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集群,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不低于 49.5%;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 今年推动产业数字化,实施百项智能化改造项目、千项“智改数转”项目(420 个“上云用数”项目、400 个“数字画像”诊断项目、200 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和 180 个“数字标杆”项目),覆盖千家规上工业企业。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
今年将新增 省级以上“两站三中心”50家 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0家 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20%以上
此外 今年还将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600家以上 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 突破2800家 新增上市挂牌企业 3家 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3家 省级以上“专特新”小巨人企业 30家
省“千企升级”入库培育企业 200家
壮大培强创新型企业梯队,还离不开深化科技产业招商。据介绍,今年将以科技型企业、科创平台“两招引”为主攻方向,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项目“三落地”, 力争引进科技型企业500家。鼓励园区建设“创新飞地”,吸引创新资源富集地区的优质科技成果在扬产业化。
科创载体平台 是集聚资源要素的重要支撑和依托
今年我市将继续做强创新园区板块 加快 规划建设G328产业创新走廊 江广融合区中央创新区 引导升级以上开发园区健全创新体系 力争在全省中实现进位 支持 宝应创建省级高新区 高邮创建省级农高区 扬州高新区高端装备产业
盘活创新创业载体 按照“一幢楼栋、一个产业、 一个团队、一支基金”的思路 推动各科技产业综合体转型为 特色化创新园区 使用率提升至75% 新增入驻企业800家以上 新认定4家以上
提升科创载体平台建设运营水平,更要建好用好科创平台。今年我市将 优化中航系“两院一中心”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国汽轻量化技术研究院、航空发动机复材风扇叶片实验室等平台落地建设;加强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深度合作, 推动在扬设立省产研院扬州服务中心,打造创新综合体,联合设立科创投资基金,“拨投结合”支持优质科创项目,共建专业技术研究所和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实施“1120”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提升科技服务集聚区发展能力,着力打造4个重点产业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引培5家科技服务业骨干机构。
是推动扬州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的核心力量
今年我市将聚焦“高精尖缺”和“卡脖子”领域
新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200人(个)
人才研修院、名师工作室、人才创业园
集聚青年创新人才,提升在扬院校毕业生留扬和扬州籍大学生回扬比例, 力争新引进大学生2万人以上。加大青年人才选拔力度, 市级重点人才工程中青年人才支持比例不低于30%。实施博士后集聚行动,新增企事业单位博士后站点20家。
锻造科技型企业家队伍,畅通与企业家的沟通渠道, 举办“绿扬金凤”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瘦西湖创客周暨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吸引优秀创客团队贷资金、带技术、带项目参赛,进一步挖掘培养优秀科技型企业家。
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 深化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 是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方式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推动 科技政策“组合拳”落地落实 围绕 “知识产权17条” “人才新政15条” “园区高质量发展20条” “科技创新10条” “智改数转十大行动” 等一揽子政策 制定出台实施细则
促进产学研协同合作不断深化,全年组织参与国际技术对接交流活动5场以上,力争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或科研成果20项。举办创新挑战赛、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等活动, 全年促成产学研合作签约500项以上、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00亿元。
健全投保贷联动科技金融体系, 推动100亿元规模的市级科创基金实质性运作,全年力争科技信贷放贷规模10亿元以上,探索启动科技保险试点工作。
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 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才能让各类主体真正发挥力量、迸发活力 才能蕞大限度激发
今年我市将 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科技项目“揭榜制”改革,全年组织10项左右显著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的产业科创重点“揭榜挂帅”项目。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建好用好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在优化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争创综合改革试点。
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探索将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政策兑现申报业务接入“苏企通”平台,方便创新主体一次申报、快速办理、便捷享受。推动认定类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对需要审核的政策简化申报手续、常年受理申报,实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
营造崇尚创新氛围,评选表彰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创新创业杰出人才、创新型企业50强、科技创新巾帼、蕞美科技工作者,打造“创新创业在扬州”、“科创沙龙”、“扬州人才说”等栏目,推介科技典型、传播创新观点。
通讯员 柯季 扬州发布记者 杨宝岭 新媒体编辑 曹寅峰
张宝娟在调研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推进情况时强调: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全市高质量
长江日报简介长江网简介网站地图豁免条款联系我们采购信息
长江互动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鄂ICP证:020001-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版权声明:本文由扬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