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建七分管”扬州小官庄一高标准农田“收获”亿元级大项目
图为扬州丰瑞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员工在蔬菜大棚内采摘青菜。
稻谷飘香,又是一年收获季。这几天,在扬州市宝应县小官庄镇广袤的田野上,来回穿梭的收割机成了稻田里的“主角”。
“我们镇的农田全部是高标准农田,以往,我只承包了180亩,2018年,我一下承包了1280亩农田,产量比普通农田增产20%。”小官庄村种田大户荣桂祥告诉记者,以往田间道路不畅,在种植、收割时,一遇下雨天,农业机械进不来。现在的路,不管雨雪天气,农业机械进出都畅通无阻,水系也很配套,有助于粮食作物的稳产保收。
近年来,小官庄镇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做到科学规划、逐年发展、集聚要素、集中连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2018年,该镇成为全省首家高标准农田全覆盖乡镇。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该镇累计新建硬质化道路117.1公里、泵站103座、生产桥74座,铺设衬砌渠道138.4公里,完成滴灌面积800亩,累计投资1.5亿元,实现了田成方、路成行、林成网、渠相连,为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分建,七分管”,高标准农田管好、用好,才能发挥长久效益。据小官庄镇农业农村局局长陈训跃介绍,高标准农田设施是公共产品,面广、点多、管理难度大,为此,小官庄镇结合自身实际,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桥、涵、泵、闸、路等工程纳入全镇“五位一体”农村环境长效管护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任务落实责任化、管护机构专业化、整治管护一体化、督查考核常态化”的长效管护机制。
小官庄镇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纳入全镇农村环境长效管护范围,做到了明晰项目产权、落实管护责任、签订管护协议,并将管护效果与职能部门、村年终评优评先挂钩。项目工程所在村和镇财政所每年出资100多万元,用于高标准农田项目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护,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发现隐患及时修缮,切实提高了建设工程的使用效益。至目前,该镇已规模流转土地3万多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80%,激发和培育了各类农业新型主体100多家,其中1000亩以上的粮食种田大户18家,设施蔬菜种植100亩以上大户15家,让更多农户腾出精力从事二、三产业,拓宽致富增收门路。
该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还探索出了一条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招引高效设施农业项目的发展道路,通过“筑巢引凤”,成功招引扬州丰瑞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落户,项目总投资1.2亿元,已搭建连栋钢架大棚1200亩,种植时令蔬菜,连栋大棚的规模全县头部、全市有名,并与中国农科院环境资源研究所合作,建设2000平方米的智慧农旅展示馆,目前展示馆正在建设中,设有“智慧农业、南方果园、蔬菜森林、园艺高科”四个功能展示区,预计明年上半年竣工。
通过把高标准农田管护与美丽乡村打造、村庄环境整治融为一体,小官庄镇实现了田容田貌焕然一新,也为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了先决条件。高标准农田项目所在区杨蒋村,今年10月份已申报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
版权声明:本文由扬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