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雁争锋”壮大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八)
近年来,我市坚持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各基层党组织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创业推动,促进集体增收,带领群众致富,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总结推广先进村居经验,近期将陆续推出“百雁争锋”壮大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以供学习交流!
土地流转巧生金,“转”出发展新路径
仓房村地处仪征市刘集镇东北部,与扬州接壤,G345国道横穿村内。现有26个村民小组,582户农户,总人口2164人,党员58人,村域总面积约4.57平方公里。
近年来,仓房村从“三个抢抓”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土地流转等途径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2020年12月,村里不仅全面化解了972万元的债务,村集体资金还盈余300余万元,实现了由负到富的转变。2022年村集体实现经营性收入144万元。
围绕土地做文章,“沉睡资产”焕新机。对于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鼓起农民钱袋子,仓房村“两委”多次开会研究、认真总结,一致认为首先还是要围绕土地做文章。仓房村的蝶变源自于国道345、扬州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项目的相继落户。面对这样来之不易的机遇,村“两委”清楚认识到,充分利用好这两个重大项目落户的契机,搞活农村土地,一定能让“沉睡资产”焕发新的生机,激发仓房村发展活力、助推乡村振兴。上下一心谋发展,贫困村摘掉“穷帽子”。土地流转、土地增减挂钩首先要做好村民的工作。面对村民的不理解,村“两委”反复召开群众代表会议,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终于在蕞短的时间内先后复垦土地145.6亩,流转土地2400亩,在保障重大项目顺利落户的同时,土地的红利一下子给村里带来了1000多万的收入,“沉睡”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贫困村一举摘掉了“穷帽子”。
积极开动脑筋,招引企业来村投资。仓房村抓住了机遇,村集体经济迎来了复苏。昔日的“泥土地”成了投资者和返乡创业者心中“出金子”的地方,积极招引他们在仓房村投资,进一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以扬州美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村内流转了土地120余亩,用于发展生态农业种植、采摘、观光等项目,每年给村集体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还带动周边20多名村民就业,共增加村民收入30余万元。优化营商环境,驻村企业享经济发展红利。村“两委”积极充当“店小二”,为驻村企业服务,通过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排除安全隐患、帮扶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宣传政府政策,让驻村企业享受村集体经济发展红利。以扬州瑞通电力机具制造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电力机具、液压产品生产、销售等业务的公司,近年来在村里的细心服务下,该公司的订单不断,产值翻了一番,同时持续带动村民就业20余人。
乡村振兴是否落到实处,蕞终还是要看老百姓的腰包鼓不鼓。村“两委”积极争取、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在土地流转前,仓房村大多数村民只能靠在家务农、外出务工的方式维持生计。土地流转后,近半数村民不仅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还增加了土地流转收入,人均年收入达3万余元。下一步将通过成立劳务合作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吸引村民入股参与,以此带动村民就业,提高村民经济收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仓房村“两委”将结合村产业特色,把招商引资工作与盘活闲置资源相结合,利用“旧巢”招引“新凤”,同时继续围绕土地做文章,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增加村级经济收入,带领村民共同富裕。
固本强源,凸显优势,紧跟振兴步伐
盘古村位于仪征市刘集镇东首扬州市西郊,省道扬冶线贯穿其中,区位优势明显、特色产业资源丰富,村内一二三产发展如火如荼,2022年底,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36万元。
近年来,盘古村始终紧抓党建引领这根主轴,多点发力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挖掘村固定资产、土地等现有的资产、资源,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促进村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效提升村党组织领农致富、为民办事实力。
盘古村整合利用土地资源、工业资源、村级闲置资金,采用镇统一代建、统一出租、收益共享的模式建设标房2200余平方米,标准厂房在促进招商引资、带动就业的同时,还能通过厂房租赁给村集体带来租金收入,每年能够实现收益20多万元。借助集中安置区建设等契机,形成了20处固定资产,包括门市房、老村部、老卫生室等,陆续出租后,每年可收取租金25万元,获得平稳持续现金收益。
工业集中区内盘古辖区共有企业25家、商住小区8个,商铺63家,解决了全村300多人就业,人均增收5万多元。同时,结合整治环境卫生和物业管理,提供上门服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25万元。
2020年10月,为了解决工业集中区货车停车难问题,盘古村与扬州盘古山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签订村企联建协议,将富威尔停车场交由物业公司代管,停车场总面积8300余平方米,共有车位52个,通过收取停车费,可增收15万元。
经过村“两委”调研讨论、群众商议,盘古村接下来将盘活农村三块地,念好农村三字经,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篇”文章。
一是盘活街道商业地,念好创业经。立足“产业园我有别人无”的优势,利用自身区位优势,计划利用天富龙北侧空地,和相邻村共建小型农贸市场和少量门市房1000平方米,发展商贸街市,打造“5分钟生活圈”,带动集体经济增收。目前盘古村成立工作专班,村干部认真学习土地政策法规,主动对接镇自规所、镇建设和生态环境局申报用地手续,建成后,预估每日人流量达300余人,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至少6万元,昔日“脏乱差堵”问题也得到解决。
二是盘活生态农旅地,念好融合经。盘古村区位优势明显,距离扬州市区仅9.5公里,交通优势便捷,农旅融合是风口,发展乡村旅游大有前景,村“两委”班子心里谋划着发展乡村旅游的蓝图,同时也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与盘古生态农业公司村企共建。
目前村和盘古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达成意向,以盘古村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管理、运营,共同促进乡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计划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项目申报建设用地10亩,包括建设约3000平方米民宿、500平方米的民间农村工艺品制作室、500平方米花卉、园艺、蔬菜、水果加工实施用房等。
有了农旅融合的项目,不仅可以形成“经营者有利、村集体增收”的双赢局面,也可以实现村民在“家门口轻松赚钱”的美好愿景,预计村集体年增收不低于20万元。
三是盘活种植农业地,念好增收经。借助徐庄组创业园有圈舍、树田,可养殖生猪、散养鸡等家禽的良好生态,对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利用园内农田种植桃湘优莉晶杂交水稻,通过“大户+合作社+农户”模式,结合盘古村境内商住小区多,客户群体多的现状,实现种植有前景、销售有渠道,激活村集体经济“新引擎”,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预计每年增收10万元。
联营村位于仪征市刘集镇东部,与扬州市邗江区接壤,现有村民小组23个,人口2765人。作为一个“工业村”,联营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工业条件,以园区企业为破题点,通过获得租金收益、积极服务企业、解决村民就业等具体措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2万元。
联营村位于刘集镇工业集中区,为推动建设工业园区用地,联营村共征地2549亩,其中村提留管理费用600多万元。面对有资金却无收入性资产的困境,联营村将这笔600多万的资金作为下蛋的“母鸡”,积极努力拓宽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渠道,努力实现“多下蛋”“下好蛋”。
在村“两委”的积极谋划下,每一位村干部积极化身为“招商员”,协助镇政府外出招商,积极引荐企业入驻标准化厂房,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招商引资”,村集体每年可从标准化厂房获得租金收益21万元。2020年,联营村购买三间门市约900平方米用于出租,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
为了破解“有园区却无收入性项目”难题,联营村创新组建物业管理团队,通过为企业提供卫生打扫、道路清洁、垃圾拖运等物业服务,收取一定的企业服务费。目前,共为联营村工业园区内14家企业提供物业服务,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5万元。
为企业提供物业服务,既为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又能促进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还能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可谓“三赢”。下一步,联营村将在物业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计划成立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公司,聘用村富余劳动力担任保洁、保安等职位,为园区工业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保洁、安保等物业服务,预计可增加服务企业20家,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
联营村是征地拆迁村,一直把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和就业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化解各项矛盾,破解发展难题。
村集体经济收入取之于民,也要用之于民,联营村为1451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参保被征地安置保险,解决了他们的养老后顾之忧。同时积极与园区企业联系,进行村企联建,为失地青壮年组织专场招聘会,召集村辖区内的48家企业,为300位村民解决了就业难题。
乡村振兴路上没有旁观者,每位村民都是参与者、见证者,都应该享受到发展的红利,发展的难题要从发展中寻找突破口,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硬骨头”,只有不愿意碰的“软组织”。下一步,联营村“两委”将紧紧团结带领群众搞建设、谋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版权声明:本文由扬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