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日报》聚焦江都招商引资“三张牌”
2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招商引资部署推进会,各县(市、区)、功能区作汇报交流。区委书记张彤说,作为今年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主会场,江都区将开展一系列招商活动新引进一大批项目,为全市抓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放样子。3月1日,《扬州日报》头版头条聚焦,推介了江都招商引资工作中“乡情牌”聚能人、“创新牌”树理念、“服务牌”赢口碑的先进做法。现予以转发,以飨读者。
光线(扬州)中国电影世界暨影视文旅产业片区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164亿元;扬州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中集智城产城融合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在江都区商务局的办公室里,一张表上详细列下了今年招引重特大产业项目的目标。“力争这三个百亿项目同年落地,如若达成,将创下江都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纪录。”江都区委书记张彤说,作为今年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主会场,江都积极组织参与“6+X”系列招商活动,全年计划新引进125个项目,为全市抓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放样子。
记者深入采访了解到,江都招商引资工作“火力全开”的背后,在于打好了“三张牌”。
一是打好“乡情牌”。从去年初开始,江都区四套班子领导密集赴欧美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拜访客商、寻求合作,尤其是紧盯在外乡贤,打出“乡情牌”,吸引他们返乡投资。
“此次招引的中集智城产城融合项目,就是我们抓到的大鱼。”江都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集产城集团具备跨区域、多业态的综合开发能力,在珠三角的深圳、江门及长三角的上海等多个城市拥有房地产开发项目,而该公司总经理禹振飞正是江都人。
“江都区主要领导亲自抓招商、跑项目,多次来拜访,他们的诚心打动了我们,也让企业家真真切切看到了党委政府招引大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决心。”禹振飞介绍,总投资100亿元的中集智城产城融合项目战略框架协议目前已签订,土地利用规划也已调整到位。
二是打好“创新牌”。前不久,一个精密成型机器人项目成功落户江都经济开发区。该项目原先在上海,产品占据全球细分市场30%的份额,因发展空间受限,拟转移到其他城市,引来了省内外5家开发园区的竞争。
去年11月,江都区经济开发区与国内知名的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上海爱就投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江都经济开发区上海“四新”产业孵化园(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依托爱就投和江都滨江投资有限公司两大平台,积极承接上海“四新”项目的转移、孵化。
理念一变天地宽。与专业招商机构合作,获取项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极大提升。截至目前,“四新”产业园已成功入驻以上海为主的全国各地优秀企业28家,涉及供应链金融、医疗健康、生物科技、教育科技、文化科技、智能服务等领域,实现开票销售7亿元。
三是打好“服务牌”。在项目招引、推进过程中,江都当好“店小二”,提供“保姆式”服务,落实重大项目领导跟踪负责制,定期会办拟开工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张审批流程图”,加快完善各项前置手续,及时帮助解决各类堵点问题。
“多亏江都政府及职能部门主动作为,贴心服务,我们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注册,选址方案、投资模式、一期建设项目内容已确定,拆迁工作也都已经完成了。”光线(扬州)中国电影世界暨影视文旅产业片区开发建设项目责任人王洪田感慨道,“江都招商环境优良,政府服务态度好、效率高,在这里创业投资很有归属感。”
此外,江都区还积极应对规划、用地等制约难题,深入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成果的运用,充分发挥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的差别化政策作用,今年将对“僵尸企业”和20%的D类企业实施清理腾退,盘活存量土地1500亩以上,努力为优质项目落户腾出发展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由扬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