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专题】申报指南!“一村一品”的补贴标准、申报条件及成功案例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一村一品专题】申报指南!“一村一品”的补贴标准、申报条件及成功案例
关注公众号回复一村一品获取示范村镇名单
二、一村一品的申报时间和申报条件
五、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成功案例
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以一个村庄为单位,按照现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者几个村)拥有一个(或者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为主体,被称为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是在1979年由日本大分县知事平松守彦先生提出的。1983年8月,平松守彦先生在上海首次举行了“一村一品”的演讲,其后在上海开展了“一厂一品”运动,武汉市开展了“一村一宝”运动。
“一村一品”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延伸,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定义。现在一村可以扩展到“一镇”、“一县”;而“一品”也不仅仅是农产品,可以是工业产品或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产品,但是特色农产品开发仍然是主题。所以,可以是“一村一品”,也可以是“几村一品”、“一村几品”。
一村一品是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开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贫困地区一村一品发展,可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做好特色产业,助力贫困地区实现弯道超车,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现在一村一品的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振兴农村,还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和一个产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国家为了帮扶农村地区脱贫,在2017年的时候发布了头部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被评为示范镇会给予一定的奖励。
1、直接补贴给村两委,由村集体分配使用;
2、补贴给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22年5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申报全国第十二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通知,确定了2022年示范村镇申报名额全国为400个。
但是,这些微不足道。地方基层政府对一村一品的支持力度要大一些,资金额度也会多一些。中央财政下拨的扶贫资金今年就有800多个亿,很多地方的政府把扶贫与一村一品结合起来,进行产业扶贫,通过扶持一村一品发展,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二、一村一品的申报时间和申报条件
1.2022年一村一品申报时间在什么时候?
据农业农村部官网显示,2022年第十二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从即日起正式开始,并由各省级农业农村管理部门于7月15日前,将推荐函、纸质申报材料报送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特色产业处。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申报主体为行政村、行政镇、涉农产业发展好的社区或街道,申报的主导产业为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文化(如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文化等)和新业态(如休闲旅游、民宿、电子商务等)的一个具体品类,且有较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申报村(社区)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万元,占全村(社区)生产总值的50%以上(国家重点帮扶县申报村可降至700万元、占比不低于30%)。申报镇(乡、街道)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5000万元,占全镇(乡、街道)农业生产总值的30%以上(国家重点帮扶县申报镇可降至3000万元、占比不低于20%)。
主导产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服务等关键环节有机衔接,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电子商务等多种功能充分拓展,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申报村(社区)行政区划内有农民合作社,主导产业带动从业农户数量占村(社区)常住农户数的40%以上。申报镇(乡、街道)行政区划内注册有地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或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导产业带动从业农户数量占镇(乡、街道)常住农户数的20%以上。申报村镇主导产业带动从业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年增长率均超过8%。
主要经营主体需有注册商标(民俗文化和新业态除外),产品销售渠道畅通,主打产品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申报村镇具有知名区域品牌或所在县已获得主导产业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的村镇可优先申报。
1.立项程序。“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按照镇(街)政府组织申报、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审核、县(市、区)级政。
2.府部门审批、市农业农村部门汇总、省农业农村厅备案的方式,有序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
3.项目入库。镇(街)政府负责遴选特色产业和项目实施主体,确定项目重点建设任务,制定项目申报方案,并入库。
4.项目审批。申报方案经县农业农村部门审核后,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申报发展名特优新产业的,需将论证结果和专家签名附在申报方案后面。
5.项目汇总。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同意立项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由地级以上市农业农村部门汇总。
6.项目备案。地级以上市农业农村部门汇总后报省农业农村厅备案。
7.项目验收。项目由镇(乡)政府组织自验,县(市、区)级人民政府组织验收,市级农业农村部门、省农业农村厅视项目开展情况组织抽验。
8.实施主体、项目镇(乡)政府、项目县(市、区)政府、项目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必须对申请支持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扶持50-700万不等。
本村主导产业收入要占全村农业经济总收入60%以上,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要占农户总数的50%以上,如果是扶贫村、镇,条件可以适当的放宽,可以为40%、30%.
主导产品必须有注册商标,有通过绿色食品或有机农产品认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专业村优先考虑。
专业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高于所在镇、所在县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以上,如果是那些贫困村镇可以放宽为5%以上。只有农产品带动的致富效果好,才能让农民跟着收益,不然的话就不能凸显优势。
五、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成功案例
所谓品牌农业就是要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生产、加工和经营的思想和方式,引入工业化先进的管理思想、技术、品牌营销模式和人才,把农业产品像工业品那样加工和经营。
而“农产品谋新”,主要指农产品本身在种植、加工、包装、流通、销售等方面的创意改良或革新,“谋新”可以使农产品形成差异化,从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增值。从休闲农业的角度讲,“农产品谋新”不仅可以刺激旅游特产和纪念品的销售,也能为休闲农业带来更多、更有创意的休闲项目和观光景观。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龙虬镇(生态虾)
龙虬镇是江苏扬州高邮市罗氏沼虾养殖大镇。近年来,该镇围绕生态养殖做文章,让这一富民产业在鼓起虾农钱袋子的同时,还能留住“绿水青山”。
“水藻少,虾子健康,增氧设施好,虾子身体中间的纹路透明,光泽度好,看得非常清楚。”这是当地养虾大户对镇上生态虾的评价。
这些令人垂涎的生态虾,品质上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这一切都得益于龙虬镇推行的生态虾养殖模式。龙虬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于2020年在三荡河示范园区试验罗氏沼虾生态健康养殖。其中,首批试点面积1052亩,强势打造龙虬“生态虾”品牌。
他们还十分注意养虾的技巧。养殖生态虾时,放养密度比养其他种类的虾低,只有6万5,并且所使用的是自主研发的生态饲料,全程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同时全程使用益生菌,旨在保持优良的水环境。
天津市蓟州区上仓镇的东塔村(驴肉)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要品正宗驴肉,天津市蓟州区上仓镇的东塔村地区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东塔驴肉”这一传统美食源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如今,“东塔驴肉”已畅销津京冀地区。现在的“东塔驴肉”就位于上仓高速出口不远。
东塔庄村的秘诀是:不但有蕞正宗的炖制过程,更有大型菜园、蔬菜大棚、养驴场供游客们参观。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不同年龄段的驴,市区来的孩子们,也对喂小驴这样的乡间野趣很感兴趣。驴肉产业随之带动了东塔庄村的经济。2020年,天津市蓟州区上仓镇东塔庄村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认定。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镇(细毛羊)
鄂尔多斯细毛羊是以乌审蒙古羊为母,新疆美利奴羊为父,杂交产生的优良品种的细毛羊,主产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镇紧紧围绕鄂尔多斯细毛羊“十亿元”产业建设目标,全力推进细毛羊养殖、羊毛销售、羊肉加工、包装、冷链、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延伸细毛羊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转型升级快车道,实现了鄂尔多斯细毛羊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20年,嘎鲁图镇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嘎鲁图镇始终坚持“鄂尔多斯细毛羊”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有效巩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品牌样本,不断升级转型细毛羊前生产、后整理产业过程,提质增效,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农牧民投身细毛羊产业发展、精细加工、电商创业等,多措并举助推乡村振兴。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太平镇(青梅)
在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太平镇的荣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称重、打包、贴标签、码放——员工们在流水线上熟练地忙碌着,这是当前太平镇青梅加工流水线的日常写照。
太平镇致力于发展青梅的精深加工,其中,荣华青梅深加工二期工程项目已成功引进了蜜饯、果酒类、青梅饮料生产设备,提升了加工效率,扩大了加工的广度与深度;在景扬食品有限公司青梅精深加工改造项目中,新建了青梅腌制池,并建设了2 条标准化精深加工生产线。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枣岭乡湾里村(翅果)
枣岭乡通过产业融合发展,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内生动力。首先,枣岭乡建设了1000 万片翅果油片剂生产线,完成了包括厂房建设、设备购置及相关生产线的建设、萃取车间升级改造等翅果片剂的生产线建设。
此外,枣岭乡还建成了翅果油系列功能性食品生产线,致力于功能性饼干、翅果茶叶等产品的开发,极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有效地开拓了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
据了解,自2010 年至今,翅果油系列化妆品一直在广州进行代加工,异地加工不仅需要支付大量的代加工费用,且资金与劳动力都逐渐流向广州,使山西本地产业翅果油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为了打破代加工造成的不平衡的局面,枣岭乡建设了翅果油系列化妆品加工厂,自主生产翅果油系列化妆品,在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同时,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解决翅果油系列化妆品一直靠代加工的困境,延伸了产业链,促进了产业融合。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市金田镇(淮山)
从宽阔的金田起义纪念广场向右转,一排排整齐的竹竿映入眼帘,这是为淮山搭建的爬架。“金田镇金田村里,几乎所有田地都见缝插针地种淮山。”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市金田镇返乡创业青年彭蔚说。做淮山精深加工,她是认真的。
淮山是药食同源的食物,一般制成干片做药、煲汤,这是原有的食用习惯。“我想把淮山添加到日常主食里,比如面条,一日三餐都可能选择它,使用场景更多。”彭蔚说。2017年,她流转了380亩土地建立淮山基地,又加入淮山面条的研发行列,找到了广西农科院食品加工研究所的专家请教,多次到类似的加工企业参观学习,花了大半年终于实验成功。随后又升级了工厂设备,进行技术创新、量化管理,实现淮山面条的工厂化生产。
“主食只有面条是不够的,我们还推出了淮山馒头,淮山糕点等系列产品,扩展更多使用场景。”彭蔚分析说,“迎合市场需求,提高淮山的附加值,用二产带动一产,金田的淮山产业才能持续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武利镇汉塘村(电商果苗)
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武利镇的汉塘村,是一个距离集镇10多公里的偏远山村。在这个有着1050户人家的普通村庄里,网店多达230家。如今,汉塘村已成全国闻名的“电商村”。
借助互联网,果苗买家有的在网上直接下单;有的从网络上搜索到汉塘村果苗种植信息,慕名而来。也因为互联网,汉塘村的村民告别肩挑背扛把树苗运到集镇上贩卖的苦日子。
创业代表80后黄忠文蕞开始在网上销售的花果树苗并不被买家所认可。买家担心他们中意的花果树苗会因为包装、运输等问题枯死在快递的路上。因此,黄忠文的网店一天只能卖出几棵树苗。
后来,黄忠文决定改进包装方法,并在苗圃、包装间、办公室安装摄像头,通过网店向买家实时直播树苗从选定、包装、运输等全过程。因为有了网络直播的现场效果,以及客户收到树苗后发现不满意还可以退货等服务,黄忠文网上销售苗木的生意很快从一天卖几棵暴涨到一天卖出几百棵。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仙人洞村(民宿)
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昌平区十三陵镇仙人洞村以民宿特色入选,这在北京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尚属首例。
事实上,仙人洞村发展民宿仅仅是这两年才开始的。2012年左右,据村民回忆,村里垃圾遍地,一刮风垃圾满天飞,尘土飞扬,一下雨,深一脚浅一脚,寸步难行。村两委班子从整治村容村貌,拆除私搭乱建入手。在村书记的带动下,支部党员纷纷率先拆除自家违建,美化村域景观。
2017年,仙人洞村成立了旅游合作社,引入专业民宿管理公司北京慈慧缘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村民将自家闲置的房屋与民宿公司进行合作,以收取房租和利润分红的形式,陆续改造了9个院子、32间民房,民宿年收入达到近400万元。
新疆霍城县芦草沟镇四宫村(薰衣草)
新疆霍城县芦草沟镇四宫村的64岁村民侯毛说:“种一年薰衣草抵3年玉米的收入。”
霍城县所在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属于新疆旅游、水土等多种资源富集区。当地依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乡村振兴后劲十足。
芦草沟镇四宫村曾因砂石遍地、土地贫瘠而被称为“石头滩”。为了改变贫困村貌,2010年,四宫村党支部尝试引导村民种植薰衣草。当时靠种玉米维持三口之家生计的侯毛毛,成为村里头部批种植薰衣草的村民。“年底每亩收入达到了600元,比种玉米、小麦高出100元。”
昔日落后的四宫村,借助芳香四溢的薰衣草,经过10年耕耘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村,是霍城县发展“紫色经济”产业的缩影。目前,霍城县薰衣草种植约5.6万亩,每年可生产薰衣草精油200多吨,薰衣草干花1000余吨,可实现产值约10亿元。
“一村一品”是根据市场需求,充分挖掘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有特色、价值高、影响力大的拳头产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建设,创造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或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来源:城乡新知,内容仅供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 在看 ”给我一朵小黄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扬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