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座建成32年的工业园如何焕新
今年3月2日,位于仪征市真州镇的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挂牌。作为仪征市城关镇的真州镇围绕仪征市委提出的抓紧启动胥浦片区开发建设、加紧打造高端新材料专业园区的要求,实施胥浦片区改造提升工作,全力提升园区产业规模和竞争力。真州镇把园区建设、项目招引、产业转型、配套完善、人居改善等统筹考虑、一体推进,盘活低效用地、促进产城融合、优化产业生态,为加快推进全镇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载体支撑。1—11月,全镇实现工业开票销售66.6亿元,同比增长17.8%;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6个,总投资近30亿元。
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成立于2021年11月、正式挂牌运行于2024年3月,前身为1992年开发建设的与仪化公司仅一墙之隔的原真州镇胥浦工业集中区。园区东至浦峰路,西至中央大道,南至仪化公司北围墙,北至328国道,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化纤、无纺、织造等为特色的主导产业。
升级为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意味着胥浦工业集中区平台能级得到提升,政策应用空间得到拓展,将为真州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引擎;也意味着园区的产业格局迎来了新的挑战,具体体现在供地方式、招商模式、运营模式、运营对象、收入结构和园区形态的转变等方面。以亩均标准为参照,过去企业仅需达到亩均税收15万元、亩均投资260万元、亩均开票400万元的条件即可入驻。随着园区的提档升级,新的项目准入标准已提升至亩均税收25万元、亩均投资400万元、亩均开票500万元,这些指标成了企业入驻的刚性门槛。“我们严格入园企业标准,鼓励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项目和‘专精特新’、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入园,鼓励同行业企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入园集聚发展。”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管理办公室招商引资部部长陈康表示。
土地是承接项目的载体,也是产业发展的依托。自准备升级为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之时起,真州镇将园区的发展空间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结合园区实际,先后搬迁了佐安村时云、宋庄等组200余户,腾让近400亩净地,为产业园招引新的项目落户提供空间。今年以来,又对先进村后徐地块实施了搬迁工作,释放近80亩净地,为园区的进一步发展腾出了空间。
改革机制、升级产业、再塑格局,努力为高质量发展开拓空间。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是仪征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产业园区,更是真州镇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今年以来,产业园按照仪征市委“扮靓西大门、承接大产业、打造新社区”部署要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优化基础设施、提升区域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了总投资约6000万元的纵一路南延、怡人路拓宽以及东方雨虹配套道路新建、雨污处理、绿化景观、亮化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功能日趋完善,综合承载能力逐步提高。
未来真州镇将紧盯做大做强非化新材料和高端纺织产业,修订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园区发展规划,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以高质量绿色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土地集约、产业集聚,发展以高端新材料产业为主、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的“1+N”产业体系,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使传统“老”产业重焕“新”生,为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数据显示,2023年,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实现工业开票销售47亿元,占线.1亿元,占比72.2%。目前产业园集聚了以仲兴环保、荣成化纤为代表的企业130余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亿元企业11家、规模企业56家),年产值54亿元左右。
如何实现产业园的进一步转型升级,真州镇采取了“外引内培”的工作思路,围绕园区化纤无纺和新材料产业进行招商,避免贪大求全,注重招引具有“小而精”“小而美”“潜力大”的项目,以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重点布局“链式”招商体系。“基于园区产业链不长、急需升级转型的现状和产业定位,我们考虑产业链发展现状和产业体系建设需要,谋定而动,抓好‘链式招商’。”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管理办主任蔡小卫介绍。今年以来,产业园聚力项目支撑,有效拓宽招商网络,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链主骨干企业清单、重点招引方向及目标企业清单、项目落地载体清单,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施细则,明确了11个重点招引方向、19家招引目标企业,为做好重点产业招引集聚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利用区域位置和产业关联优势,进一步加大与仪化公司和化工园区的产业协作和配套,承接发展聚酯、高纤、芳纶及PBT等下游产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产业园组织招商分队赴北京、上海、天津、佛山等多地开展招商推介拜访60余次,接待来访客商近100人次,先后签约长江AI模型训练中心产业园、木结构建筑构建及房屋集成生产、菲霖再生聚酯瓶片等亿元以上项目16个。
多年来,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汇聚了一批从事化纤无纺和新材料产业领域的企业家,他们与众多投资者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园区招商人员通过靠前服务、闭环解忧与他们结交,充分利用区内企业的信息、产业和资源,同步做好产业链发展研判,以延链招商、乡贤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与企业家共享“朋友圈”,为特色园区寻出路,为优质土地找“归宿”。此外,我们还专门聘请了8名企业家担任镇招商顾问,利用其人脉资源,积极拓宽招商新路径,并推出为总投资1亿元或1000万美元以上工业项目提供代建配套基础设施的优惠政策,吸引优质产业项目落户。”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招商引资部部长陈康介绍。
当下,长江AI模型训练中心、三月聚酯薄膜、巨康新材料等项目纷纷落地,这些项目目前均已进入“拿地即开工”流程,正在加快进行施工图规划审核和周边道路建设。在腾出的土地上,通过精准招商,产业园正加速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从发展视角看,勇于探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向高质量转型的必答题;从另一方面看,盘活资源激存量、延链补链扩增量、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产业发展高质量,亦是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聚集群发展,为真州镇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的必要之举。
技术改造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江苏菲霖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再生聚酯瓶片纤维研发、生产、销售企业,凭借过硬的技术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先后通过全球再生标准论证,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降本增效的要求,今年7月,公司抢抓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契机,实施了“年产8万吨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维生产线技改项目”,该技改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设备投资超3000万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年新增开票销售5.5亿元,新增入库税收3300万元。自项目实施以来,真州镇企业服务专班持续跟进,协助完成技改项目备案,指导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申报,配套厂区外用电专线、蒸汽管道的铺设,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此外,真州镇还通过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措施,为企业提供资金保障,降低企业技改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数字赋能是制造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今年以来,产业园大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累计认定通过星级上云17个,智能车间1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家,新签约5G融合应用项目1个,新增接入应用标识解析规上企业15家。园区企业也积极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信息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升力聚乙烯防水板、仲兴环保再生增粘切片等一批影响力大、科技含量高、带动提升作用明显的技术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盘活有效资源、实现资源效益蕞大化是园区激活存量的重要抓手。“园区现有大小企业13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56家。这两年,随着新招引项目的陆续落地,用地指标日趋紧张,这使我们把眼光瞄向了园区现存闲置土地。”蔡小卫介绍,2021年以来,产业园先后处置原玻璃厂区域、升力防排水、金达织物、邦兴包装、锦生机械厂等闲置低效土地304亩,整体收储仪化原安纺大院地块闲置用地。“腾笼换鸟”具体实践中,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注重系统性谋划,以全局视野和未来视角考量项目“含新量”“含金量”。
优化营商环境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也是推进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仪征化纤织造科技产业园始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深化精细服务、推进项目建设等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服务更有温度、帮扶更有力度,在项目引进、落地、投产、见效等每个环节提供“一站式”服务,有序推进德师傅新能源智慧城市、德易智能制造等项目“拿地即开工”手续办理,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建设并产生预期效益。在政企互动上,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企业绿色发展、融资、惠企政策解读等多个主题,组织企业座谈会、银企对接会、企业外出参观交流等,鼓励企业家谈问题、提建议,政企“面对面”交流互动,“点对点”问需解难,打通政企沟通“蕞后一公里”。 通讯员 真萱 记者 赵磊
版权声明:本文由扬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