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建筑产业园借“智”登高园区有个高校“朋友圈”
通讯员 陈万明 钱长友 记者 石默然
走进位于邗江区方巷镇的扬州建筑产业园,让人想起一句话:播种的季节总是格外忙碌。
“看了两天,和同行企业进行了交流,我们对未来投资园区又增添了信心。”张斌是上海一家建筑材料生产企业负责人,春节过后,已经三“上”扬州,目的只有一个,为新项目找到蕞好的“家”。
“这一次,张总将技术团队带来了,主要对园区产品研发、人才保障、产业链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估。”昨天,方巷镇党委书记仇震告诉记者,各地对项目招引的渴求越来越高,政府服务和政策也越来越接近,这种情况下,园区发展后劲和市场潜力就成为企业投资蕞看重的条件。
项目忙落户,企业忙生产。作为园区的龙头企业,江苏和天下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后就开足马力赶订单。“四十余个项目正在进行中,需要大量装配式建材尤其是ALC轻质墙板,还有其他企业的订货,订单已经排到10月份之后。”和天下总经理刘虎山介绍,随着建筑产业园云集了越来越多的建筑行业上下游优质企业,园区影响力越来越大,和天下的市场也越来越广,目前已经在宿迁、徐州等城市和当地城投合作成立子公司并打开市场,获批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扬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扬州市瞪羚企业。
繁忙的背后,是园区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发展低碳节能、绿色环保新型建筑产业化的专业园区,近年来,建筑产业园一边招引行业龙头企业落户,一边加大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借“智”创新推动发展“换道超车”。
“建筑业是扬州传统产业,如何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是园区从成立之初就面对的问题。”仇震介绍,发展中,园区在放大全市建筑行业全国影响力的同时,立足“科技强园”不断打造创新转型的引擎。目前,园区已经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十多家国内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强强联合,成立江苏和天下建筑科技研究院,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共建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与技术转移中心,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建成了一批国家高新企业、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省研究生工作站、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省绿色建筑众创空间……不断借“智”创新,为园区可持续发展积蓄了强劲动力。
日趋完整的产业链和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让建筑产业园逐渐成为项目投资的“凹地”。近几年,园区已经吸引江苏和天下、满堂红建筑、协和装饰、和光新能源等二十多家行业知名企业入驻,产品广泛运用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大剧院、宿迁大剧院等上百个建筑项目。
“全市开发园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破解经济贡献不高、产业质态不优、增长后劲乏力等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抓好项目招引,与更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仇震说,园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瞄准“代表江苏、立足全国、对标全球”的目标,打造以绿色建造、装配建造、数字建造、智能建造为特色的产业集群,以及全国绿色建筑创新融合网、全国绿色建筑产品“试验田”。
园区是发展的主阵地,今年全市两会闭幕后,市委、市政府连续召开全市开发园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和科技创新暨“智改数转”推进大会,目的就是增强创新动能,加快园区转型,壮大实体经济,为“好地方”扬州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如何做到这一点?各地招引项目的政策越拉越近,要想在比拼中赢得项目,必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扭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深化园区创新平台建设。
版权声明:本文由扬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