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广陵区工业开票销售突破500亿元工业入库税收创历史新高—— 工业强区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编者按: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自2016年7月29日召开广陵区第八次党代会至今,已经走过了5年时光。五年光阴不平凡,广陵坚持“工业强区”战略,对标苏南发达地区比学赶超,矢志追求工业经济做大做强,工业结构调优调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科技创新体系、融入扬州新兴科创名城建设。五年砥砺奋进,广陵区工业经济夯实了家底子、蹚出了新路子,为高质量发展创造强大新动能。
工业,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截至2020年底,广陵区全部工业开票销售突破500亿元大关,对比“十二五”末,年均增长13%;全部工业入库税收高峰达近30亿元,创广陵区历史新高;规上工业产值443亿元,五年间每年增幅均达7%以上。广陵区亿元以上重点企业突破60家,其中百亿企业1家、十亿元企业5家,比2015年底分别净增14家、1家、4家。
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广陵举广陵区之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打造金属新材料及船舶产业、液压装备及汽车零部件、航空、电气线缆、医疗器械、食品六大产业集群。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回望,这五年来广陵区工业经济成就辉煌。五年砥砺,五年奋进,工业始终是广陵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连日来的高温没有打乱长江岸边恒润海工忙碌的节奏。在该公司高强度工业用板项目生产车间内,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上百名工人在生产线年,河北太行集团成功收购重组恒润海工项目并正式投产。第二年,恒润海工实现开票销售70亿元,一跃成为广陵区蕞大的工业企业。2020年,恒润海工高强度工业用板项目正式投产,项目总投资高达65亿元,主要包括一条年产360万吨1780mm热连轧生产线万吨焊管生产线,以及相应配套的公辅设施。新板材将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等装备制造领域,每吨钢板实现增值500元,全年实现开票销售132.9亿元,利税3.9亿元。
“大发展,离不开大块头。”区工信局局长刘明辉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广陵区制造业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累计实施恒润海工等重大项目27项,完成总投资266.5亿元。恒润海工、中铁宝桥、新大洋造船等持续技术改造,钢铁锻造、船舶制造、桥梁钢结构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支撑;江苏宏昌天马物流装备等一批市级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并吸引了一批欧洲液压项目入户;食品加工产业实施东园食品、青岛啤酒等市级重大项目,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中央厨房;电子电气线缆产业则实施了帝一集团特种线缆等市级重大项目。
走进扬州健康医疗产业园,车辆穿梭,多家医疗器械产业处于爆单状态。在这片不大的土地上现有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84家,经营企业286家,现有规上企业33家,国家高企15家。
“十三五期间,全镇医疗器械产业实现快速发展,麻醉、护理类耗材约占全国20%以上的市场份额。”头桥镇经济发展局局长韦玉山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医疗器械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智能健康装备、“互联网+”医疗器械等行业产业,推进研发、制造、流通等各个环节的高效整合,构建完整的医疗器械产业体系。
海沃机械是广陵区优质外资企业,也是扬州市的纳税大户。近年来,海沃机械抢抓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新基建”机遇,持续转型升级,创新全面发力,研发累计投入1.7亿元人民币,累计推出引领市场的新产品17项,销售占比85%以上。目前在手订单充足,产销两旺。目前,以海沃为龙头的企业42家。
液压装备及精密制造产业规上企业集聚广陵经济开发区。2020年,该产业开票销售66.5亿元,占广陵区体量的13%。目前,广陵区正发展液压泵、液压阀、油缸、马达等高端液压元件产业,招引车载机械、食品机械、电气机械、软件系统、大数据服务等精密制造企业和配套供应商集群。同时,布局专业化整车、新能源电池、车联网系统、散热器系统集成等产业,打造完整产业链和“技术平台+孵化器+产业基地”创新发展体系,构建300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
金属新材料产业集中在李典镇,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家,拥有恒润海工、中铁宝桥、新大洋造船等3家扬州市工业百强企业,已成为扬州市重要的金属新材料生产和应用基地。2020年实现规上开票销售177.4亿元,占广陵区体量的35%。
电子电气线缆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69家,以电力设备修造、万方等企业为代表,主要集聚在开发区、沙头、头桥。目前正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自主可控计算机、智能化电子电器、中高端线缆产业,着力招引集成电路、RFID、汽车电子、传感器、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5G通信技术、电子芯片等相关领域企业。
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在食品产业园,既有以三和四美为代表的“老字号”企业,也有以东园等企业代表的中央厨房式企业。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2020年实现规上工业开票销售16.2亿元,约占广陵区体量的3%。依托江苏省唯一的集食品制造研发、冷链物流、工业旅游为一体的食品产业园,正重点引进食品加工、制造、流通、研发项目,构建主营收入50亿元的食品产业集群,打造华东地区“中央厨房”。
依托中航工业集团两大关键项目——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中航机载系统共性技术有限公司,以及春秋航空、中航宝胜研发中心等核心平台,广陵区正探索发展“创新研究院+创新联合体+产业公司+制造实体+通航服务”的创新模式,重点发展航空新技术研发与设备制造、无人机制造、通信系统设备制造、通信终端设备制造、航空航天器修理、信息系统集成以及航空服务等产业。
“十三五期间,广陵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液压装备用汽车零部件、金属新材料、食品加工、医疗器械、航空、电气电缆等六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质增效,广陵区工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步履铿锵。”刘明辉说道。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源”和“根”,对区域经济的拉动和支撑作用明显。广陵区第八届党代会召开以来,广陵区先后发布了《广陵区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白皮书》、《广陵区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图谱》,精准引导产业发展向缺失处、空白处延伸;制定了《广陵区先进制造业补链强链扩链和招大培强引外的政策意见》、《广陵区培育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广陵区支持航空产业发展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鼓励先进制造业项目招引,引导企业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转型,持续推动广陵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广陵区上下以“店小二”身份走进企业、,以“代帮办”服务企业发展周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助力广陵区工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广陵区建立了区四套班子领导服务企业的“三重”(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要客商)挂包、“四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走访制度,迎着问题上,直对困难办,解决一大批企业的堵点、痛点。
“走访过程中搜集到了企业诉求,区级相关部门要么马上办,区级或者市级层面要么协调办,相关区领导要么出面牵头办。”刘明辉告诉记者,此后,走访“三重”、服务“四上”成为广陵区常态走访机制,在给企业送去政策汇编手册、产业发展指南,宣传解读各项引导扶持政策的同时,及时了解工业企业生产运营状况,为企业排忧解难。“针对企业个性化问题,我们建立了工业企业困难问题数据库,多渠道收集企业发展需求和困难以及企业亮点和发展规划的素材。”
“政府集中抓大项目、抓大企业、抓大招商,对企业的诉求必有回应,让我们倍感温暖。”海沃机械行政管理部部长孙卫华说,入驻广陵十七年来,党委政府对企业支持和帮扶力度越来越大,企业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版权声明:本文由扬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