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扬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第六篇 推进美丽扬州建设打造全国有影响的生态宜居名城

admin7个月前 (09-24)扬州产业信息11

  持续推进“千企联千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积极开展产业对接,全面盘活乡村资源要素潜力,实现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为村集体致富增收引入“源头活水”。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辟资产租赁、企业股份、农业开发、生产服务等多种路径,丰富创新集体经济发展形态,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创新集体资产运营机制,提高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水平。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到2022年,全市1082个村实现100万元以上村企联建项目全覆盖。到2025年,无债村达到50%以上。

  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持续开展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三大行动”。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全面彰显乡村传统村落特色和村庄文化魅力。

  坚持集聚提升导向,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布点和建设规模。分类推进村庄发展,加快建设一批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等村庄。推进规划发展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加强村庄路网与交通主骨架高效衔接,在行政村建设综合性公共服务站,提升村级服务能力和水平。

  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优化山水、田园、村落等乡村空间要素,加快建设一批立足乡土社会、富有运河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宜居村庄,展现“新鱼米之乡”的时代风貌。发展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制造和特色手工业等乡土产业,探索推行“1个特色田园乡村+1个高端乡村休闲度假酒店+1个乡村民宿集聚区”的发展模式。加强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保护,促进农业、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特色田园乡村整体规划、设计、改造、运营。到2025年,累计打造特色田园乡村100个、美丽宜居村庄1200个。

  3、江都区:小纪镇金鑫村墩头庄,小纪镇花彭村东彭庄,武坚镇新祥村华家舍,武坚镇花庄村花家庄,小纪镇嵇庄村嵇庄组,小纪镇西彭村西彭庄,小纪镇东舍村沈舍庄,丁沟镇黄花村南蒋组,丁沟镇黄花村新一组,郭村镇塘头村花园组

  4、仪征市:经济开发区蒲薪村东风,月塘镇尹山村窦巷,马集镇方营村吴庄,新城镇三茅村团结,月塘镇四庄村四庄

  5、高邮市:界首镇甓湖社区太平街,三垛镇东风社区东二街,临泽镇临泽社区中街,菱塘回族乡清真村清真,临泽镇薛北村薛北庄,卸甲镇金港村港西庄,三垛镇官垛村官垛,三垛镇大卢村大卢,三垛镇司徒村司徒,三垛镇少游村秦家垛,车逻镇特平村公田张庄,临泽镇董潭村董潭,临泽镇周巷村老周巷,汤庄镇曾钰村姜家庄

  6、宝应县:射阳湖镇臧陈社区官南、射阳湖镇姜庄村四组,射阳湖镇冲林村二组,射阳湖镇落潮村三组、四组、五组,广洋湖镇蒯家村一组、四组,广洋湖镇桥头村五组,广洋湖镇东溪村一组、二组,西安丰镇集丰村东荡片,柳堡镇团庄村团北组、夏集镇蒋庄村蒋庄、广洋湖镇白鼠村五组

  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强基行动,根据乡村人口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分布,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农村物流、通行网络、农网改造、污水治理等提档升级,健全运营管护长效机制,确保不仅建得好、还要护得好、更要用得好。充分运用市场化方式,加大力度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着力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实施农村物流通达工程,进一步推动“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打通农村物流“蕞后一公里”。实施光网乡村建设工程,全面建成光网乡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加快完善农村支持体系,健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建立推动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建立“三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整合各项涉农资金,构建乡村振兴多渠道筹资机制,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探索设立乡村振兴投资基金,推动更多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入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积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支持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积极稳妥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资产股份等依法合规予以抵押。探索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健全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到2025年,实现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逐步达到50%。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按照“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总体要求,完善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依法依规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探索建立就地入市、异地调整入市和集中整治入市等制度,保障农民合法土地权益。按国家和省部署有序审慎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分配、使用、流转管理制度。支持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推动乡村公共空间整治,开展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进一步深化股份合作制改革,支持通过对外联合、参股入股、村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抱团发展。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保障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利。推动以折股量化形式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经营收益。规范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

  推进城乡要素市场逐步统一,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土地、技术、资本、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在城乡间平等交换、自由流动配置。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人员下乡、科技成果转化、先进技术推广的激励和利益分享机制。统筹推进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建管统筹。鼓励返乡人员依托自有或闲置住宅,发展适宜乡村产业。选择具有一定基础的地区,争创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发挥长江、大运河经济地理特征,提升优化市域生态空间形态,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在服务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上争挑重担,纵深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全面彰显“水韵江苏”、“幸福河湖”扬州生态人文魅力风采。

  构筑水生态安全屏障。实施沿江、沿河、沿湖“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高水平实施江淮生态大走廊沿线“三退三还”工程,构建江淮大地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实施高邮湖、邵伯湖、归江十坝、“七河八岛”、廖家沟、夹江一线生态大走廊、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南延绿化、江都水利枢纽环境提升等工程,把沿河两岸、沿江一线打造成为蕞富水韵的生态保护核心区。提升南水北调配套完善能力,实施清水活水工程、良好湖泊保护工程以及生态廊道安全屏障建设工程,打造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主体的清水通道,确保南水北调水质优于Ⅲ类水。依托江都水利枢纽规划建设水情国情教育基地。

  以京杭大运河清水通道维护区为穿引线,把邵伯湖、高邮湖以及宝应湖组成一条自南向北的生态走廊。分别在长江扬州段、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以及邵伯湖、高邮湖、宝应湖堤岸营造水源涵养防护林带。

  以三阳河为穿引线,形成一条自南向北的区域东部生态走廊,贯通江都区、高邮市和宝应县。加强东部区域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沿潼河、三阳河、新通扬运河、京杭运河5公里范围内的农田林网配套。

  加快推进水系沟通。严格保护自然河道,严禁城乡建设随意占用河道,加快实施断头河连通工程,形成疏水活水网络,实现与蓝色主骨架的连通。着力恢复非主要航道河道自然形态,减少硬质驳岸和裁弯取直。统筹农业灌溉和水系沟通,推动有条件的地方拆坝建桥,实施调水引流。纵深推进、横向拓展高宝邵伯湖、七河八岛以及南水北调输水廊道等重点湖泊河道,实现主要湖泊与河道之间、大小河流之间水系畅通。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绿杨城郭新扬州”行动计划,加强大中型湖泊周边100米、小型湖泊50米范围水源涵养林恢复与建设。扎实推进农田林网建设,加强农田防护与水土保持。大力实施交通沿线绿化工程。加大乡镇、村庄绿化力度,加快推进绿化示范村和森林城市建设,合理布局城镇和开发园区周边开敞式绿色生态空间。全面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推进低效林改造和树种更新,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推广优良乡土树种、珍贵用材树种。到2025年,全市林木覆盖率保持相对稳定。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长江重点水生物种和重要渔业生物保护,保育长江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对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实施强制性保护,切实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及自然生境。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建立和完善野生生物名录、信息系统。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执法力度,加强生物遗传资源、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进出口管理、外来物种入侵预防与管理,开展乡土树种、主要农作物、林木花卉等种质资源易地保护和原生境保护。

  重点加强候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鹤类保护与繁育。开展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和重大植物疫情防控,有效阻截外来农业有害生物入侵和加拿大一枝黄花扩散蔓延。

  加强长江禁渔工作,保护江豚、中华鲟等濒危物种。加大高邮湖大银鱼湖鲚、长江扬州段四大家鱼、白马湖泥鳅沙塘鳢等保护力度。

  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深入推进大气、水以及土壤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有效防控重大环境风险,推动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

  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作防治,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减少碳排放和协同治理雾霾污染,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严控“两高”行业产能,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升级和提标改造。深化建筑工地、堆场码头和城市扬尘管控。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氨排放控制,建立网格化监管制度。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大力推进VOCs源头替代、无组织排放控制和治污设施升级改造。深入开展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及船舶排放污染综合治理。

  协同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实施“全域治理、全河(湖)达标”行动,大幅提升地表水优良比例。实施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容提标工程,加强城乡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内河和入河支流水质,实施城市内河水质整体提升,推动各地在消除黑臭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治理标准,按照V~IV类水标准对内河全面开展提标升级整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实施城市清水活水工程。

  以高邮湖、宝应湖等为重点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实施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推进农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实现农业生产生活物质的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水平,建立“畜-沼-种”三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打造经济高效、循环利用的绿色养殖基地;加强七河八岛区域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少畜禽水产养殖和农业耕作,大力开展河道整治和沿线生态修复。

  提升土壤污染治理水平。深入实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制度,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落实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开展重金属重点防控区专项整治。排查土壤环境问题区域,结合污染地块环境管理要求,“发现一块,管控一块,修复一块,消除一块”,配合省有关部门建立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

  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体系。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健全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和预警体系,完善突发环境事件网络监控平台,增强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应急能力。探索开展重点区域环境风险评价。针对交界区域敏感环境污染问题,建立跨界环境污染纠纷预防和处置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应急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完善专家参与环境安全管理、咨询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强化危险废物处置与监管。提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能力,消除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提高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实施医疗废弃物处理扩容提升工程。持续开展高邮电池产业园、开发区八里镇等重金属重点防控区污染防治,严控新增重金属排放量。深入推进涉重企业污染综合防治,完善放射源贮存、使用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和程序。完善辐射安全工作许可与资质管理。到2025年,危险废物年焚烧处置能力及危险废物年填埋处置能力达到全市处置填埋需求。

  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持续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和市域水环境区域补偿工作。培育拓展生态金融、市场交易、政府与社会合作、政府公共性投入等实现生态价值的路径机制。探索成立生态银行。建立集中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生态农业产业扶持、协议补偿等方式,对集中水源地上游生态保护地区提供补偿。完善区域生态联防和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跨境湖泊水质共保共治机制。按照“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原则,建立公平公正、权责一致的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完善生态补偿管理办法,明确界定生态补偿的对象、范围、形式、标准等。

  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和问责机制。加大绿色发展政绩考核力度,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在县(市、区)、功能区党(工)委书记考核中的比重,推进体现绿色发展的差别化考核。建立环境质量目标责任制,严守环境质量底线,明确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和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探索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度。进一步完善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财政政策,加强市域排污权储备管理,适时全面开展排污权交易。

  坚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刚性约束,进一步健全能源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推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绿色转型,大力发展循环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严格控制能源和煤炭消费总量,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探索建立能源消费强度与能源消费总量、煤炭消费总量“三控”制度。大力推行节能量交易和合同能源管理,深入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加强行业节水改造。实施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推动再生水回用和雨洪资源利用,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全面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着力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切实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引导土地立体开发利用。到202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0%左右。

  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持续深化推进开发园区循环化和生态化改造,依托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建立企业循环式生产、行业循环式连接、产业循环式组合的循环体系,推进园区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循环化改造全覆盖。推动开发园区开展以清洁生产、节能降耗为重点的绿色技术改造,开发绿色设计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供应链,打造绿色园区。加强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等可再生资源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积极争创省级以上“城市矿产”基地、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和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

  全面加快低碳转型。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积极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推进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融合管控,探索开展省级以上协同减排试点。依托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加快创建一批“零碳”园区和工厂,探索“零碳”发展模式。与南京、镇江等城市共同推进碳排放权交易。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经济社会转型,统筹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塑造绿色优质生活环境,打造便民生活圈,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名城。

  提升城市生活宜居品质。持续打好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六场硬仗”。严格执行《打造永恒城市经典若干规矩》,全面加强江广融合区、三湾片区等重点片区功能定位、空间形态、建筑风貌等全要素管控,优化居住小区和建筑的设计水平,提高城市美感,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加快建设运河主题公园、滨江滨水公园和校园公园。推进城市公厕提档升级,适当增加风景区旅游厕所。推进海绵城市和韧性城市建设。加大市容环境管理保洁力度,深入推进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全面提升市容市貌。

  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动农村卫生户厕提档升级。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农村河道轮浚和水系统连通建设力度,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分类设施覆盖率、全域开展率均达到100%。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处置,加强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健全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护机制,营造“水清、地净、蛙鸣、鸟飞、鱼跃”的美丽乡村环境。

  积极创建完整居住社区和绿色社区,加大力度开放公建附属空间,提高口袋公园、健身步道覆盖面,全面提升社区服务能力。优化小区步行环境,利用现有建筑与场地资源增加高品质服务设施,鼓励建设快递柜、智慧微菜场、电瓶车维修点等小区级服务设施。积极打造“5分钟、10分钟、15分钟社区生活圈”。积极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推动老旧小区精细化改造,积极推行加装电梯、适老化改造,推进光纤到户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出行、停车、安全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短板。

  步行15分钟:就能到区域商业中心、综合文体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社区实现群众文体活动、基本医疗、生活便利服务基本不出社区。

  深入开展绿色创建行动,建立完善绿色生活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加强节能、节电、节水。推进县(市)节水型城市建设。全面推行“限塑令”。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倡导绿色出行方式,推进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提升公交通达深度和覆盖面,提高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大力推动绿色住区、绿色住宅建设,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持续增强全民生态文化自觉性,引导全社会自觉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合理消费、文明健康的良好社会风尚。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不懈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

  坚定不移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把深入学习践行新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健全学习宣传贯彻新思想的常态化机制。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和意识形态等工作,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心走实。坚持党管媒体和政治家办报办台办网,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提升全媒体传播能力,加快建设智慧广电,推进报业的数字化建设。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推动“两中心一平台”联通融通,打造全市新型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加强城市对外形象宣传,进一步讲好扬州故事、展示扬州成就、服务扬州发展,打造“扬州是个好地方”城市品牌。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和凝心聚力作用,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路径,进一步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干部群众内心,转化为思想观念、道德情怀、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宣传融入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进一步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学习力、创新力和战斗力。搭建弘扬核心价值观平台,创造有利于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强化先进典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积极组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透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

  深入贯彻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推动落实“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引导人民群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觉遵守文明公约,自觉维护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自觉提升个人品德。持续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组织各类文明创建以及道德模范、扬州好人等“城市榜样”评选活动。积极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实施“公筷行动”、“光盘行动”,引导合理消费、文明用餐。倡导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提倡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弘扬网络正能量,维护网络生态清朗有序。

  倡导“崇文尚德、开明开放、创新创造、仁******人”的扬州精神,不断培育、塑造、弘扬新时代扬州精神的精、气、神。深入开展新时代扬州精神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深入挖掘彰显新时代扬州精神的典型事迹,以榜样的精神力量带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团结友爱、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宣传新时代扬州精神的主题实践活动,打造各类载体平台,充分激发全社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新时代扬州精神内化为全体扬州市民的自觉追求和精神品格。

  强化中国运河头部城时代担当,努力“让古运河重生”,将扬州建设成为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要节点城市和独具魅力的“世界运河之都”。

  构建一条主轴、八大片区、多个特色节点组成的大运河文化空间格局。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叠加融合,打造贯穿扬州南北的生态文化旅游大走廊,串联多个运河片区,共同演绎扬州独特的运河旋律。加快打造宝应片区、高邮片区、江都片区、湾头片区、扬州古城片区、三湾片区、扬子津片区、瓜洲片区等八大文化片区,积极打造集中展示扬州水工、邮驿、水利、非遗、诗渡等文化特色和包容、开放等文化特征的文化空间。加快打造十二圩、大桥、樊川、菱塘、界首、临泽、氾水、安宜、泾河等运河沿线重要节点城镇,打造“运河之眼”,点亮运河沿岸。

  大运河生态文化旅游轴:以大运河扬州段为轴,充分发挥沿线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优势,整合各类资源,优化路网体系,串联起各类遗产点、古镇村和河湖水体,依托扬州古运河文化旅游带、京杭运河绿色航运示范带、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生态带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形成贯穿扬州南北的生态文化旅游大走廊。

  宝应片区:以刘堡减水闸文化遗产展示区为核心,建设跃龙关水工遗址展示区、明代石堤遗址展示区、御马头遗址公园等项目,打造水工文化集成展示片区。

  高邮片区:以运河头部驿(盂城驿)、运河变迁活化石(一湖二河三堤)、运河水工长城(平津堰)为核心,建设邮驿文化展示片区。

  江都片区:以邵伯明清运河故道、邵伯码头、邵伯古堤等大运河世界遗产为核心,打造以江都水利枢纽、邵伯古镇(含邵伯船闸)为代表的水运水利文化展示片区。

  湾头片区:以湾头玉文化特色小镇为核心,在保护好因运河而产生的河街格局、有良好街巷肌理的街道的基础上,打造运河非遗文化展示片区。

  扬州古城片区:以明清古城、古运河和瘦西湖组成的“两古一湖”区域为核心,依托二道河、小秦淮河、古邗沟以及漕河等运河水系沿线步行和骑行慢行通道建设,串联城区水系和沿线世界遗产点,打造开放式运河文化博览城。

  三湾片区: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核心,建设三湾大运河核心展示区,打造中国运河文化展示中心和国际运河文化交流中心。

  扬子津片区:以扬子津科教园为核心,推动扬子津生态廊道、高旻寺旅游区建设,完善拓展大学城公共服务功能,建设运河人文科教片区。

  瓜洲片区:以瓜洲古渡原貌保护及生态旅游开发为核心,建设瓜洲古镇商业街区、大观楼、老扬锻厂文创综合体等项目,打造科技型现代文旅产品,再现春江花月夜盛景,重塑诗渡文化品牌。

  以运河沿线十二圩、大桥、樊川、菱塘、界首、临泽、氾水、安宜、泾河等城镇为重要节点,集聚要素资源,依托自然景观、文化习俗和历史遗存,注入文化旅游新业态,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江河交汇处、河湖交汇处以及新老运河交汇处等沿运重要节点,采用筑塔建楼、垒土建台等方式,打造大观楼、大运塔等运河之眼,点亮运河沿岸。

  挖掘大运河扬州段历史遗存承载的盐商、水工、园林、邮驿等文化,活化诗歌、学术、曲艺、美食、工艺美术、农耕等伴生文化,弘扬开放、英雄、清廉等历史凝炼的文化,以保护为目的,以传承为手段,以利用为载体,促进运河文化创新性传承、创造性发展,激发千年运河活力,传承大运河文化精神。强化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系统性,完善以6条遗产河段、10个遗产点为重点的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体系,高标准保护好列入世界遗产的河道和遗产点,保护好运河文物和运河非遗等文化资源,延续大运河独特文化基因。严格保护和管控大运河岸线和各类文物本体及环境,完美展现运河文化风貌。深入挖掘玉器、乱针绣、漆器、剪纸、金银细工、琴筝制作、广陵古籍印刷、扬州评话等文化遗产,探索创新遗产保护利用新模式、新机制。突出运河文化活态传承和活化利用,积极发展运河文旅和运河文创产业。

  持续发挥扬州作为大运河申遗和保护牵头城市的作用,打造开放式运河文化博览城,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载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依托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和大运河城市足球精英邀请赛等体育赛事活动,进一步加强扬州与世界运河城市、“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国际友好城市的交流互动以及产业、商贸等领域深入合作,不断提升扬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依托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运河文化嘉年华及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周年纪念等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以展示运河元素为主题,以传承河道文明、弘扬运河文化、保护运河生态、振兴运河经济为理念,积极传播中国运河文化。推动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升格为国家级论坛。依托中国扬州大运河主题国际微电影展、大运传媒等新媒体平台,以更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共同讲述运河精彩故事,共同展现世界运河城市历史风貌和变迁,共同促进运河流域现代社会和经济的蓬勃发展。

  深度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等资源,推动文化和旅游全方位融合,打造文化旅游专项产品,构建文化旅游产业链,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助力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以现代元素和创意设计引领传统非遗项目实现生活化融入、时尚化表达、社会化普及,推动扬剧、弹词、评弹、木偶、剪纸等代表扬州形象的非遗领域开发出更多富有时代特色、地方特质、个性特点的非遗产品和服务。灵活采用现场展演、集中展示、分散表演、网络传播等形式,多样化开展各类非遗传承活动。依托文博场馆资源,提升主题旅游产品设计,加强整体旅游化功能改造,进一步创响博物馆之城的文化品牌。高质量举办“绿杨人家”社区艺术节等文化惠民活动。

  积极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做大做强工艺美术行业,推进现代先进技术与非遗产业结合。传承雕版印刷技艺,推进古籍复制技术升级与开发应用。延伸琴筝设计、制造、展示、演奏、培训等产业链。积极开发扬剧、木偶、曲艺等演艺类非遗资源,举办专项文化创意设计比赛,推动创意设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附加值。大力实施文化市场培育工程,顺应数字经济时代文化市场的实时化、在线化、移动化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文化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培育出版发行、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和艺术品交易市场,推出一批主题鲜明的大众文化消费活动品牌。支持运河文化投资集团做大做强做优,有序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进入文化产业,不断做大文化产业规模,做优文化产业质态,积极打造形成文化旅游、出版发行、工艺美术、文化会展、玩具生产、乐器制造等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品牌。

  多层次拓展文旅产业发展。以现代化元素、消费新体验、特色美食、月光旅游产品等赋予旅游休闲新内涵和形式,做好“文旅+”文章,以旅游业集聚人气,放大扬州“东亚文化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等城市品牌的广告效应和消费吸引能力,办好中国(扬州)世界美食节、港澳海外文化嘉年华、中国旅游电视周等系列活动,推动淮扬菜融入旅游、走向世界,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扬州来旅游、休闲。

  “文旅+美食”:放大“三都”城市品牌效应,推动以淮扬菜为主的运河美食文化国际化,高标准打造一批美食集聚区。开展“世界美食之都”创意展示活动、中国(扬州)早茶文化节、运河美食嘉年华等品牌活动,办好中国(扬州)淮扬菜美食节等系列活动。

  “文旅+康养”:高起点打造国家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和国际化康养休闲专项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健康扬州”建设。进一步发挥长三角区域健康服务业牵头城市作用,大力发展353省道宁扬康养产业带。

  “文旅+公园”:以现有的城市公园体系为基础,以特色的城市景观绿化带为纽带,形成公园点缀城市、城市即公园的空间格局。按照“一园一特”的要求,打造会呼吸、有文化、有特色,具有卓越生命力的绿色宜居公园城市。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扬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CBD上海虹桥全程高能!48小时先锋集结强势开年!

CBD上海虹桥全程高能!48小时先锋集结强势开年!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CBD上海虹桥 全程高能!48小时先锋集结,强势开年!   2023年1月9-10日,中贸展和红星美凯龙以3月中国建博会(上海)为焦点,邀请到中国大家居建装行业品牌50余家,以及设计师、趋势机构、家装渠道、行业媒体人士等行业代表齐聚一堂,...

“园区保”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园区保”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扬州网讯(通讯员陆长昀朱美玲记者金鑫)“如果没有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在我们初创期提供了4000万元的信贷支持,我们企业也不会发展得如此迅速。”近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监管处一行走访扬州高新区,安测半导体技术(江苏)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姜有伟说,如今高标准厂房已经建成,今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8000万元,同比增长80%。   安测半导体技术(江苏)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芯片测试...

【历史】胖美人杨贵妃体重140斤却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三个绝活很重要

【历史】胖美人杨贵妃体重140斤却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三个绝活很重要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土神网关注我们   历史上四大美人中的杨贵妃,因其与唐玄宗名垂千古的爱情绝唱,成为后世人们争相传颂的人物。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过,唐玄宗后宫佳丽无数,却独宠杨贵妃一人,甚至为了博美人一笑,不惜劳民伤财从很远的地方为杨贵妃送来新鲜的荔枝。   不过历史记载的杨贵妃却是一个体态丰腴的人,...

【地评线】紫金e评:从“抢过来”到“抢着来”

【地评线】紫金e评:从“抢过来”到“抢着来”

  人是城市的核心,才是城市的珍宝。近年来,各地掀起“人才争夺战”,纷纷向广大人才抛出“橄榄枝”,从给住房、给补贴到给户口、给编制,条件不可谓不丰厚。但有的人才在引来以后不久,又选择了离开。究其原因,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有些地方止步于把人才“抢过来”,而没有致力于让人才“抢着来”。   “抢过来”与“抢着来”,一字之差,折射出人才工作理念的不同。一个城市对人才的吸引,优...

【换届这一年】许镇镇马元村:强化党建引领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

【换届这一年】许镇镇马元村:强化党建引领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换届这一年】许镇镇马元村:强化党建引领 赓续红色血脉 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12月18日,南陵县172个村(社区)高质量完成换届选举工作。“两委”换届后,南陵县各村(社区)党组织放眼“十四五”,描绘好蓝图,按照“自下而上、上下结合...

为招商引资政府承诺“先上车后补票”结果企业厂房成了违章建筑超四千万损失谁来赔?

为招商引资政府承诺“先上车后补票”结果企业厂房成了违章建筑超四千万损失谁来赔?

  县政府在土地使用权有争议的情况下,   2012年,某县为招商引资,承诺为某鞋业公司修建工厂提供建设土地,并由县自然资源局作出《项目用地预审意见》,载明该项目选址属于圈内项目用地,同意通过用地预审。   2013年,鞋业公司与该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签订《生产项目合同书》,约定由管委会提供土地,并力争在6个月内做好项目用地...

云峰智谷产业园经开芯·南雅旁·智造芯地标约300-4251㎡精工智能厂房

云峰智谷产业园经开芯·南雅旁·智造芯地标约300-4251㎡精工智能厂房

  原标题:云峰智谷产业园经开芯·南雅旁·智造芯地标约300-4251㎡精工智能厂房   【自贸经开芯】【南雅星沙实验学校旁】   【紧邻山河智能】【空间灵活组合】   云峰智谷产业园位于长沙经开区核心地段,是长沙市重点工程项目,也是长沙经开区星沙产业基地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65000平方米,分两期开发。产品包含智能...

仓库不出租改建农家书屋 提升居民素质

仓库不出租改建农家书屋 提升居民素质

  昨天,在邗江区蒋王街道和月社区二楼农家书屋内,不少居民正在翻阅图书。“三年前,这里还是仓库,社区改建成农家书屋后,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借阅图书,线岁的老党员施政海乐呵呵地说。   “这里租给小企业做仓库,年租金有两万多,而改建书屋花去了7万元。”农家书屋协管员佴良说,“可别小看了这两万元,社区以前就靠租金来开展各项工作。”   为啥放弃租金改建成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