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扬州汽车产业商机说明会在上海举行
一年之际在于春。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即将开幕之际,市政协于4月13日在上海举办“2021扬州汽车产业商机说明会”,近百个汽车零部件产业及相关企业家应邀赴会。市政协党组成员陈曦参加会议。
会上,市工信局介绍了扬州汽车产业商机、惠企政策及良好营商环境,企业家们现场与我市汽车产业园等单位负责人互动交流。扬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配套、研发创新能力如何?在金融政策、人才招引等方面有哪些优势?说明会上,企业家开门见山,所提问题直接关系项目企业落地生产、经营发展。
扬州汽车产业起步较早,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修理汽车和生产小配件起步,七十年代过渡到小规模整车制造。伴随着改革开放,八十年代后期我市汽车产业已初具规模,九十年代迅速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汽车制造、改装和零部件生产共同繁荣的局面,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曾经JT663客车在市场上一枝独秀,创造了中国公路客车的“神话”;亚星客车连续七年在客车同行中领先;“黎明”“女神”汽车畅销全国,远销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进入新世纪,扬州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工信局局长王正年表示,造汽车,是扬州几代人的情结;汽车城,是扬州矢志不渝的追求;汽车产业,是扬州重点打造的“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首个千亿级集群。
“经过多年发展,随着上汽大众、潍柴亚星、江淮轻型车、中集通华等一批整车项目和重大零部件项目的落地,扬州汽车产业实现再出发、掀开新篇章。”王正年说,目前我市的汽车产业已建成仪征汽车工业园、江都汽车产业园、扬州(邗江)汽车产业园三大园区,产业集聚度高;零部件配套能力强,272家汽车及零部件规上企业,形成从整车到零部件、从生产到研发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
研发创新能力强,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与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围绕产业研究、科技服务、重点实验室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合作,引导汽车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整车生产能力强,去年整车产能达70万辆,汽车产业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汽车产能利用率列江苏省头部位。
坚实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扬州发展汽车产业有着广阔的空间。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路主要是由量的扩张转为质的提升,由传统能源转向新能源,由制造进为智造,不断推进汽车产业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打造有持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是电池。我市早在2010年就开始布局,现拥有相关企业20余家,在电堆、双极板、空气压缩机、燃料电池系统和整车等领域均有企业涉足且具备一定实力,基本形成覆盖制氢、储氢、电堆、燃料电池、整车和研发制造等主要环节的产业链。后期将围绕完善全产业链,继续推进整车企业提质增效,突出招引“双新”,重点在龙头整车企业、新能源乘用车、燃料电池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上求突破。
王正年介绍说,扬州市委、市政府把汽车产业作为“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首个千亿级集群,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
——在技术改造方面,2020年首次将市级技改补助门槛从800万元降至500万元、补助比例从5%提高到蕞高10%;
——在平台建设方面,对按照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建设的重点实验室,给予1亿元和5000万元支持,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200万元和50万元支持;
——在人才保障方面,着力优化科创生态,健全完善科研投入和保障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招引力度,举办“绿扬金凤”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峰会、瘦西湖创客周等品牌活动;
——在服务企业方面,正在聚力打造“好地方、事好办”政务服务品牌,为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提供优良的营商环境。
“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全市汽车及零部件集群规上工业开票销售年均增长10%;产(销)量突破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比达到20%。”王正年表示,扬州将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新趋势,大力推进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和轻量化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积极开展强链、补链、扩链项目的招商引资,推动汽车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发展。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苏ICP备05084892号-1
运行管理:扬州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3210000002
版权声明:本文由扬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