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招引攻坚 做强做特产业集群 扬州这样干!
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的强引擎,重大产业项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做强做特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挖掘多元消费潜力,全面提升产业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好地方”是实干出来的。接下来,围绕项目招引攻坚,做强做特产业集群,扬州市园区、部门将怎么干?两会现场,记者进行了采访。
在聚焦产业转型、提升发展质态上,朱柏兴表示,经开区将围绕既定的“3+4+1”现代产业体系,用足7大园区的产业集聚优势,以“抓龙头、铸链条、育集群”为目标,以技术改造强链补链为抓手,推进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300亿元规模,绿色光电产业集群实现150亿元规模。
朱柏兴表示,经开区还将坚持创新驱动战略,重点实施企业上高、上市、上云“三上”工程,全年新增高企20家,全区规上工业企业高企覆盖率60%以上,培育上市后备库企业15家,新认定省星级上云企业20家。同时,鼓励企业实施智改数转,建设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为产业创新、项目孵化提供空间。全年实施技改项目80个。
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朱柏兴表示,经开区将坚持不懈将“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大力推行“一网通办”,用好“办不成事”局长热线,提倡立即办、马上办、主动办、限时办,让“拿地即开工”“竣工即交付”成为常态,打造开办企业用时蕞短、不动产登记效率蕞高、项目审批速度蕞快的投资高地。
“经典产业需要持之以恒,更要创新‘蝶变’。”黄金勇表示,推进园区“二次创业”,项目招引方面, 杭集高新区将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中国美业港”建设,做好“智改数转”,打造“6+2+2”十大产业体系,孵化培强医美健康、化妆品、口腔清洁护理、家居类高端洗护、香氛精油、酒店日用品 “6”大主导产业;提升优化绿色及生物新材料、智能制造与包装 “2”大配套行业;全力打造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新零售全渠道营销平台“2”大支撑动能,助推杭集传统日化产业美丽蝶变、华丽转型,打造一张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黄金勇表示,杭集高新区将紧盯企业痛点堵点难点,全力解决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纳税服务、项目审批等环节,真正实现“新城事新城办”,做到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
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叶华生表示,扬州高新区将“量质并重”攻项目,全力打造“智造”产业高地。通过推动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化,招引培育数控机床、农牧装备等细分领域“头部企业”“隐性冠军”,加快形成系统性更强、集成度更高的“地标”产业;推动生物医药板块产能化,加速现有项目投产量产步伐,推进生物健康产业园二期规划建设、争创国家级平台,力争2022年园区工业开票达325亿元。
其次是通过引培并举转动能,全力打造“协同”创新高地。充分发挥50万平方米双创载体作用,构建“孵化器+技术平台+产业基地”园区科创体系,打造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区;高质量培育创新企业,实施旗舰型科创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计划,鼓励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一批“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2022年通过高企认定30家、省“瞪羚”企业2-3家。
蕞后是打造产城并进优环境,全力打造“宜创”人才高地。高新区将坚持产才融合、企业需求导向,继续办好“创享高新”双创大赛,着力招引领军型英才、创业型团队、工匠型人才,引进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10人以上,形成“引进一名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催生一批项目”的效应。
“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政府工作报告旗帜鲜明地把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作为2022年主抓的八项工作之首,彰显了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头部要务,持续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马九圣告诉记者,培育实体经济是园区生命力所在,这次大会给园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马九圣认为,除了关注龙头企业外,还要把更多目光聚焦到细分领域里“独角兽”“瞪羚”“雏鹰”企业的培塑上,构建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上市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标杆的创新型企业梯队,给予更多政策、人力等要素支持,只有这些企业发展起来,产业才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一家上市公司就是一个‘增长极’,上市公司数量反映地区发展水平。”马九圣告诉记者,近年来,维扬经济开发区高度重视上市工作,2020年2家企业在主板成功上市,同时还定期开展上市辅导班,打造园区上市企业梯队。他希望,扬州要在推动企业上市上“再添一把火”,加强企业上市的组织化程度,出台更多配套政策。
“产业强则城市强,产业兴则城市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产业强市战略,推动重点优势产业集群补链强链扩链。”戴维宝表示,项目是产业集聚的发动机,作为一个地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广陵经济开发区将聚焦产业集群抓项目,加快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戴维宝认为,首先是全力招引重特大项目,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广陵经济开发区将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建立产业研究、项目论证专家库,突出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紧盯体量大、带动强、品质高的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要重点招引落户列省重大制造业项目。其次,要聚焦产业强链补链,围绕主导产业,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产业链长,加快补链强链扩链的亿元项目、产才融合的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产业成为链条完整、龙头突出、技术领先的标识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尽快做大规模、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第三,要压实责任加快推进,改革招商考核激励,一体化联动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实施“周通报、旬会办、月督察、季考评”机制,压实领导挂包、专班跟办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项目早开工、早达产,以一个个高质量的项目做大总量,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围绕“千亿”抓进位的目标。
“为做强做特产业集群,近日,高邮市领导分别挂钩联系光储充、智慧照明、电子信息、电动工具、电线条重点产业链,以‘链长制’促进高邮产业强链、扩链、补链,形成优质产业集群。”吕艾芳告诉记者,一条条产业链为高邮项目招引指明了方向,只有靶向式招引,才能让鱼米之乡成为产业高地,“链长制”将集中力量补强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统筹多个部门形成产业发展指挥和服务合力。
当前,高邮产业规划已经非常明晰。随着5G时代到来,高邮湖西畔的高邮高新区转换发展思路,一头扎进了智慧路灯的“蓝海”。
“高邮高新区紧盯智慧路灯制造,不断延展产业链。一根智慧路灯灯杆上,有近50个零部件,招引相关配套的优质产业落户,才能壮大产业集群,抱团发展。”吕艾芳告诉记者,高邮的智慧照明产业年产值近200亿元,随着越来越多优质配套产业落户,智慧照明的年产值肯定能够“撑杆跳”。
一个优质的产业集群就是一个强磁场。“当前,高邮经济开发区的光储充产业已经初具规模。近年来,一批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高的企业看中这片热土的发展潜力,纷纷选择前来落户。”吕艾芳告诉记者,做强做特产业集群,才能让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由扬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